实验中学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教育工作的一切去适应每位学生发展”的课程理念,给教师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育工作不但要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更要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断更新。只有使知识、信息不断摄入,师品不断提升,“终生学习”的理念才能渗入到每位教师的心里。这样,有组织地进行校本师资培训已迫在眉睫。在此我们应以实施新课标为导向,加大力度促进新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师资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做到保质保量对本校教师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通过校本培训使全校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新的改善和提高,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针对我校实际,围绕“不出门,学名师,求效益,创特色”这一校本培训总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

  以***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认真踏实地实践“****”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师德建设,全面落实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等的培训,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培训的自觉性。

  二、校本培训目标:

  1、让“人人都能成才,使每个人都能主动找到适合自己发展平台”的办学理念成为每位教师谋求自身发展的自觉行动。

  2、通过校本培训使每位教师在专业发展上都有长足的进步,形成学习型、研究型的工作方式。

  3、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基本功扎实、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素养、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求索精神的教师队伍。

  三、校本培训组织管理:

  1、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

  组长:夏志

  副组长:程德

  组员:各年级组长,各科教研组长

  2、校本培训指导评价小组

  校负责教育教学领导,教研组长代表。

  四、校本培训类别与内容指向:

  1、全员培训:政策法规、制度、规范要求,职业道德要求,教育教学技能(问题研究、专题课题研究)。

  2、班主任工作培训:科学的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

  3、青年教师培训: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课题研究、信息资料收集处理应用,实行师徒结对带教制度。

  五、校本培训时间与主要形式:

  1、政治理论学习时间(政策、法规、制度、规范要求、职业道德要求、新课程方案、学科要求)。

  2、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间(理论学习、问题研究、实践研讨反思)。

  3、聚焦课堂教学、教学时间(理论转换为实践、互帮互学、专家诊断性指导)。

  4、空课、课余时间(记录问题、相互交流、合作学习)。

  5、自学时间(理论学习、反思与教案、课件设计)。

  6、报告会、教育教学论坛,接受信息时间(学科教学、学生教育,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教育)。

  六、校本培训的主题:

  1、提高教职工素养、职业水平的研究与实践。

  2、学生自主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培育的研究。

  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策略、方法、途径实践研究。

  4、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研究。

  八、校本培训的内容与形式:

  1、理论学习:围绕主题或确定主题——收集资料(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信息、教育教学论着节选、经验、论文)——学习认知(从表象到深层地理解学生、理解教育)——实践感悟(撰写学习感悟心得或案例)——交流学习体会或案例分析。

  2、班主任工作:

  围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实施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

  (1)班级管理:制订班级奋斗目标、学生个人奋斗目标、班级制度、规范要求、岗位设置;建立检查、评比、谈心、激励、帮教机制。

  (2)班级文化:创建文明有序、积极向上的班风,培育好学上进的学风,循序渐进对学生群体与个体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教育;设计与开展生动活泼、推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活动;保持整洁、整齐的班级及卫生区域环境;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取向上设计教育环境。

  3、聚焦课堂,深入开展新课程理念的下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1)年级组、备课组组织管理

  年级组、备课组计划(包括管理计划、理论学习计划)的落实,阶段性总结和期末总结、教师学习心得或教学案例、问题研究与课题研究、传帮带结对名单和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记录单。

  (2)教研过程(学习——认识——实践——反思——研讨——交流)

  ①学科理论学习材料、教学理论学习材料、定时定期交一篇理论学习心得或教学案例。

  ②适时进行集体备课、上课、听课、相互评课、轮流说课活动。

  ③经常性地落实研讨课、观摩课以及课堂教学和教学技能评比。

  ④经常性地对教学问题(作业设计、作业质量、辅导、学习态度、习惯的矫正等方面)的研究。

  (3)教研侧重问题诊断对策上。

  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或所遇到突出问题,综合归类形成议题,研究步骤(形成问题——自主学习——现场观察——对话交流——形成报告——开出“处方”),每个教研组、备课组有一本问题对策本,每位教师均要提供问题与对策资料。

  九、校本培训的保障机制:

  1、营造浓郁的校本培训氛围,让教师从要我学变为我需要学;创设良好培训条件,在经费、设备、设施、时间安排等方面予以保证。

  2、业务骨干引领,开设讲座,学科教学指导小组帮助诊断指导,同时去发现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亮点,阶段性地开辟教师讲坛及沙龙活动。

  3、评价与考核。教师参与校本培训、投入程度、提高幅度作全程记录,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与教师职务晋升、评优、目标管理奖发放挂钩,投入校本培训的过程,把每位教师带入在二期课改下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打造教育智慧,使每位教师朝着既是教育者、更是学习者、实践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方向努力。

篇2:七彩云南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

  1、知道云南的世居民族有哪些。

  2、知道班里的同学是哪些民族和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知道云南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云南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地区。

  4、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教学重点、  六、难点:重点: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难点: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七、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资料。

  二、课程内容

  (一)拓展型课程

  1.兴趣活动

  内容:、舞蹈、合唱、画画、地理风貌,民俗等。

  2.专题教育每周2节。

  第一周:喜庆的节日和民族风情视频资料(1);

  第二周:云南的节日和民族风情视频资料(2);

  第三周:精美的手工艺品及视频资料;

  第四周:云南的风味小吃及视频资料(1);

  第五周:云南的风味小吃及视频资料(2);

  第六周:云南的服饰与民居及视频资料(1);

  第七周:云南的服饰与民居及视频资料(2);

  第八周:云南的地理风貌及视频资料(1);

  第九周:云南的地理风貌及视频资料(2);

  第十周:云南的歌舞及视频资料(1);

  第十一周:云南的歌舞及视频资料(2);

  3、学习形式

  观看ppt、视频,资料。

  每学期安排不少于一周。

  4、拓展型学习:

  了解云南的发展史,及一些常识。提高写字质量。

  (二)探究型课程

  旨在从小培养学生对云南文化、艺术等的兴趣,以及对问题由好奇到求索的探索精神。这类课程尚处于摸索阶段,不是很成熟。

  三、课程实施

  1、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经历。

  (2)校本课程的学习,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让学生动态地观察、实验、讨论、调查,体验学习思考和积累的过程,获得成就感。

  (3)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实施校本课程中,教师应不断强化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发展的水平。

  (4)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现有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宽广的时空,创造有利的条件。

  2、途径

  (1)拓展型课程每周安排1节,用于拓展阅读和对学习内容的拓展。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学期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整体安排学生搜集资料,时间不少于2周。

  (3)开放图书馆、供师生阅览,查阅资料,搜集信息。

  3、实施时间:20**年9月——20**年12月。

  4、原则

  (1)适切性原则

  课程内容的设计、时间的安排,教学方案的编写,都要与适合学生的兴趣、知识、能力相匹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发展和提高。

  (2)整体性原则

  立足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课程方案来说,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主题式探究)。期望通过整体设计,有序推进,整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发展性原则

  根据学生年级特点(能力、水平)和不断对实施过程的反思、总结,不断完善、充实课程内容,改进教学过程。

  (4)过程性原则

  课程应重过程的质量,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感悟,获得思维的训练,得到求真爱美的熏陶,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日常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评价

  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过程评价,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

  1、过程评价: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性、过程性和创造性(情感、态度、意志、合作、能力)为依据,给予评价。

  2、多元评价:主要由学生自评和学习伙伴(包括学生和老师)的他评。

  3、当堂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

  五、课程管理

  1、建立运行机制

  班主任:负责本方案的落实和实施以及日常教学管理与评价。合作研究课程的开发,制订教学计划,研究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2、保障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对实施校本课程的认识,提高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校本课程承担的工作量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作为考评、晋级、评优的依据。

  (3)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设施等物质条件。

  (4)加强师资培训。采用自培与他培结合的方法,为课程实施提供教学技能支持。

篇3: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指导思想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体育课中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尝试,以体现新课程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跳绳运动的技能技巧,养成团结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品质,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跳绳校本课程的目标: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体现健身性特点和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课中实施“快乐跳绳”,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跳绳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跳绳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跳绳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

  三、跳绳校本课程原则

  学校在确定跳绳校本课程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跳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灵活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跳绳运动既符合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适合我校的场地环境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等,内容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四、跳绳校本课程实施和组织的方法

  1、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水平一学段以“情境激趣式”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习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因而趣味性是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首先予以考虑的因素。用绳子玩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短绳放在地上当作小河,让学生双脚向前跳过去,也可以把短绳当作小陷阱,让学生绕过陷阱的游戏等。

  水平二学段以“竞争合作式”为主。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跳绳教学内容以双人前后跳绳、双人并排跳绳等双人合作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掌握各种跳绳动作,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各种教学手段,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水平三学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效果。跳绳运动不但可以个跳,还可以多人跳、集体跳,而多人跳绳就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体会在练习各种花样跳绳中只有运用合作学习,才能够获得成功与快乐。

推荐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