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数字课程改革及评价方案

《脉冲数字》课程改革及评价方案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任务

《脉冲数字》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对电子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基本数字逻辑电路的功能、特点、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数字集成电路应用等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数字逻辑基础(含数制转换和逻辑代数)、门电路(含TTL、MOS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数/模(D/A)及模/数(A/D)转换、半导体存储器及可编程逻辑器件简介。

二、学生现状

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学习过《电工基础》、《计算机基础》,同时在学习《电子电路》等相关课程,所以对本课程的知识已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我校学生毕竟是从初中升上来的中专生,对专业的认识并不深刻,相关课程的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对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了解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都很欠缺,教材上的内容对他们来说理论性过强,实用性相对教少,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本课程的教学与企业实际紧密联系,课程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三、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应明确脉冲与数字电路在电子工程中的重要性,学会分析各种逻辑门电路,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及其设计方法,掌握存储信息的基本单元——触发器及其组成的时序逻辑电路,对常用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器件及其应用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程各节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

(1)二、八、十六、十进制计数体制及其相互转换。

(2)掌握逻辑变量与逻辑函数、基本逻辑运算、逻辑函数的最简表达式、真值表、逻辑函数的最小项、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达式及卡诺图的基本概念。

(3)理解逻辑函数的基本公式、常用公式和定理。

(4)会用公式化简法和卡诺图化简法将逻辑函数化简为最简与或表达式

第二章逻辑门电路

(1)分立元件门电路的组成。

(2)理解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与或非门、三态门等门电路的符号、表达式、真值表、功能及波形图。

(3)了解CMOS和TTL集成电路的特点,常用集成电路系列产品及其特性。

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

(1)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掌握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

(2)了解加法器、比较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的基本原理、逻辑符号、真值表和逻辑功能。

(3)掌握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等组合逻辑数字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4)使用基本逻辑门电路、数据选择器等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第四章触发器

(1)了解触发器的分类、基本RS触发器、同步RS触发器、主从结构的触发器和维持阻塞等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动作特点。

(2)理解同步RS触发器、D触发器、T(T′)触发器、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描述方法、各种触发器之间的相互转换。

(3)能应用各种触发器构成简单的逻辑电路。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数字逻辑电路的能力,包括:完成数字逻辑电路验证实验能力,综合应用数字逻辑电路知识完成一个数字逻辑电路产品制作、调试的能力。

3、德育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修养,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包括工作态度、质量及安全意识等。特别是安全生产的意识,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

4.其它目标: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还将注意对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如:

(1)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人际交往能力。

(2)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对学生将来的继续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四、教学手段

(一).进行本课程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思想认识程度及今后就业状况等,对教材做大胆删减,尽量将贴近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比较冷僻的、深奥的理论内容从简或完全删去。

(二)各章节内容具体的教学要求

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

1.逻辑代数是分析和设计数字电路的基础,学好逻辑代数对于数字电路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和记忆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关系和运算及由它们复合而成的与非、或非、与或非、异或逻辑运算。

3.在逻辑代数公式、定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那些与普通代数不同的特殊公式、定理,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记忆摩根定理、同一律、还原律等。

4.逻辑函数卡诺图图形化简法简单、直观,步骤明确,初学者易于掌握。教学中应加强练习和指导。

5.逻辑函数的五种表示方法各有特点,本质相通,可以互换。真值表、函数式、逻辑图的相互转换,对于数字电路的分析、设计,极为重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第二章逻辑门电路

1.通过分立元件与门、或门、反相器的教学,具体地体会与、或、非三种逻辑运算与半导体电子电路的联系。

2.集成门电路是教学的重点。对于CMOS和TTL集成门电路着重说明它们的外部特性——逻辑功能和电气特性。

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由于电路图较复杂,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

1.本章教学重点是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设计方法,组合逻辑电路分析、设计方法的应用要贯穿本章教学的始终。

2.将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提前讲授,便于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

3.对于加法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数值比较器可以采用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即先给出实际逻辑电路,然后分析说明电路的功能。

4.对于编码器、译码器可以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方法进行教学。

5.通过实验加强对各种组合逻辑电路的理解,提高应用逻辑代数和门电路知识实现各种组合逻辑电路的能力。

第四章触发器

1.本章教学的重点是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表示方法。

2.从电路结构上说明基本触发器、钟控触发器、主从触发器和边沿触发器。

3.从逻辑功能上说明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和T(T′)触发器。

(三)布置相关资料的查阅

1、触发器广泛应用于哪些电子部件?

2、常用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器件有哪些?

(四)定期撰写学习小记

1、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异同点

2、对每一章重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未能掌握的内容。

五、评价方案

项目

说明

所占比例

德育

课堂及课后的行为规范,上课迟到、讲话、睡觉、玩手机、衣冠不整等,酌情扣分;若有特殊较好表现的,可额外加分。

10%

笔记

含教师板书笔记和书本上的记号笔记,若有预习笔记,可额外加分。学期检查两次以上。

10%

作业

要求按时完成,若有特殊情况,须在下一次补齐。

15%

学习小记

每章结束写一篇学习小记,总结相关的学习方法及心得。

10%

电路设计

1、布置相关的电路设计课题。

2、根据学过的电路分析及设计方法,设计出相应的逻辑电路图。

10%

笔试

四次阶段测验,加权平均。阶段测验可开卷进行。

45%

六、材料留存

1.学生较有创意的电路设计。

2.对教材进行改编,完成校本教材。

篇2:脉冲数字课程改革及评价方案

《脉冲数字》课程改革及评价方案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任务

《脉冲数字》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对电子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基本数字逻辑电路的功能、特点、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数字集成电路应用等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数字逻辑基础(含数制转换和逻辑代数)、门电路(含TTL、MOS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数/模(D/A)及模/数(A/D)转换、半导体存储器及可编程逻辑器件简介。

二、学生现状

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学习过《电工基础》、《计算机基础》,同时在学习《电子电路》等相关课程,所以对本课程的知识已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我校学生毕竟是从初中升上来的中专生,对专业的认识并不深刻,相关课程的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对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了解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都很欠缺,教材上的内容对他们来说理论性过强,实用性相对教少,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本课程的教学与企业实际紧密联系,课程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三、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应明确脉冲与数字电路在电子工程中的重要性,学会分析各种逻辑门电路,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及其设计方法,掌握存储信息的基本单元——触发器及其组成的时序逻辑电路,对常用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器件及其应用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程各节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

(1)二、八、十六、十进制计数体制及其相互转换。

(2)掌握逻辑变量与逻辑函数、基本逻辑运算、逻辑函数的最简表达式、真值表、逻辑函数的最小项、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达式及卡诺图的基本概念。

(3)理解逻辑函数的基本公式、常用公式和定理。

(4)会用公式化简法和卡诺图化简法将逻辑函数化简为最简与或表达式

第二章逻辑门电路

(1)分立元件门电路的组成。

(2)理解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与或非门、三态门等门电路的符号、表达式、真值表、功能及波形图。

(3)了解CMOS和TTL集成电路的特点,常用集成电路系列产品及其特性。

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

(1)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掌握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

(2)了解加法器、比较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的基本原理、逻辑符号、真值表和逻辑功能。

(3)掌握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等组合逻辑数字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4)使用基本逻辑门电路、数据选择器等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第四章触发器

(1)了解触发器的分类、基本RS触发器、同步RS触发器、主从结构的触发器和维持阻塞等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动作特点。

(2)理解同步RS触发器、D触发器、T(T′)触发器、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描述方法、各种触发器之间的相互转换。

(3)能应用各种触发器构成简单的逻辑电路。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数字逻辑电路的能力,包括:完成数字逻辑电路验证实验能力,综合应用数字逻辑电路知识完成一个数字逻辑电路产品制作、调试的能力。

3、德育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修养,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包括工作态度、质量及安全意识等。特别是安全生产的意识,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

4.其它目标: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还将注意对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如:

(1)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人际交往能力。

(2)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对学生将来的继续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四、教学手段

(一).进行本课程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思想认识程度及今后就业状况等,对教材做大胆删减,尽量将贴近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比较冷僻的、深奥的理论内容从简或完全删去。

(二)各章节内容具体的教学要求

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

1.逻辑代数是分析和设计数字电路的基础,学好逻辑代数对于数字电路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和记忆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关系和运算及由它们复合而成的与非、或非、与或非、异或逻辑运算。

3.在逻辑代数公式、定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那些与普通代数不同的特殊公式、定理,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记忆摩根定理、同一律、还原律等。

4.逻辑函数卡诺图图形化简法简单、直观,步骤明确,初学者易于掌握。教学中应加强练习和指导。

5.逻辑函数的五种表示方法各有特点,本质相通,可以互换。真值表、函数式、逻辑图的相互转换,对于数字电路的分析、设计,极为重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第二章逻辑门电路

1.通过分立元件与门、或门、反相器的教学,具体地体会与、或、非三种逻辑运算与半导体电子电路的联系。

2.集成门电路是教学的重点。对于CMOS和TTL集成门电路着重说明它们的外部特性——逻辑功能和电气特性。

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由于电路图较复杂,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

1.本章教学重点是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设计方法,组合逻辑电路分析、设计方法的应用要贯穿本章教学的始终。

2.将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提前讲授,便于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

3.对于加法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数值比较器可以采用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即先给出实际逻辑电路,然后分析说明电路的功能。

4.对于编码器、译码器可以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方法进行教学。

5.通过实验加强对各种组合逻辑电路的理解,提高应用逻辑代数和门电路知识实现各种组合逻辑电路的能力。

第四章触发器

1.本章教学的重点是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表示方法。

2.从电路结构上说明基本触发器、钟控触发器、主从触发器和边沿触发器。

3.从逻辑功能上说明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和T(T′)触发器。

(三)布置相关资料的查阅

1、触发器广泛应用于哪些电子部件?

2、常用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器件有哪些?

(四)定期撰写学习小记

1、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异同点

2、对每一章重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未能掌握的内容。

五、评价方案

项目

说明

所占比例

德育

课堂及课后的行为规范,上课迟到、讲话、睡觉、玩手机、衣冠不整等,酌情扣分;若有特殊较好表现的,可额外加分。

10%

笔记

含教师板书笔记和书本上的记号笔记,若有预习笔记,可额外加分。学期检查两次以上。

10%

作业

要求按时完成,若有特殊情况,须在下一次补齐。

15%

学习小记

每章结束写一篇学习小记,总结相关的学习方法及心得。

10%

电路设计

1、布置相关的电路设计课题。

2、根据学过的电路分析及设计方法,设计出相应的逻辑电路图。

10%

笔试

四次阶段测验,加权平均。阶段测验可开卷进行。

45%

六、材料留存

1.学生较有创意的电路设计。

2.对教材进行改编,完成校本教材。

篇3:小学生评价方案

小学生评价方案

  为全面落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过程性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纸笔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从而使评价成为一种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努力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一)评价内容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项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主要有: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家乡、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主动维护民族团结,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行为习惯。

  (2)学习愿望和能力: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3)交流与合作: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

  (4)个性与情感:能够注重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对生活、学习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积极乐观地对待困难,逐步养成勤奋、自律、宽容、自强的个性品质。

  (5)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和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主动参与教学环境,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具有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学会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6)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审美与表现:拥有健康的审美世界,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积极参加各项艺术活动,能用适当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或有一项艺术特长。

  2、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即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二)评价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指基础性发展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方面的评定,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定等级,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

  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保护环境、参加公益活动

  2、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级分A、B、级。

  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评定为A;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定为B

  凡评定为A等级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学习能力方面评定为A:学习主动、积极,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构认证或者在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文学艺术作品;在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方面评定为A:在校内外大型体育、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身体素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秀等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的前十名获奖者,音乐、美术等比赛获三等奖以上(含集体项目);

  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的前六名获奖者和各项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获得者(含集体项目)。

四、评价方式与方法

  (一)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

  1、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和单元测试评价

  (1)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目标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以及时的肯定、表扬、鼓励或纠正。

  (2)单元测试评价: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单元学习内容,采用书面、口试或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每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情况。

  2、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成绩、期末学科测试成绩、总结性评价成绩三者相加,最后形成终结性评价并以等级形式呈现。

  (二)评价方法

  1、重视日常评价。班主任、学科教师要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学习状况与发展、学习特点与潜能等情况,对学生达到的学科和学段目标进行随机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中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期末考试和单元测试的信息等。成长记录要典型、客观、真实。

五、评价结果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注意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

  评价等级分为A、B,依次对应优秀、良好、描述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价为“不合格”时,应极其慎重。

  (二)小学生毕业标准由小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部分组成。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及格以上和综合素质评价一般以上,准予毕业。

  小学生升入初中时,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和成长手册应一并装入学生个人档案带到初中。

六、评价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详细的评价工作方案,指导学校的评价工作,监控评价过程,查处违规行为。

  成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每班都要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每个小组成员5—7人,由班主任担任组长。

  (二)建立公示制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应向学生及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学校评价工作小组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诚信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及在校表现做出真实的评价。